360網(wǎng)站安全檢測平臺" />
當前位置:首頁 > 圖文覽勝

第四代住房革命,建筑業(yè)或迎100萬億風口!

發(fā)布時間:2017年02月27日     瀏覽次數(shù):9313次

       住房走到今天,已經(jīng)歷了三代:
       第一代、茅草房;
       第二代、磚瓦房;
       第三代、電梯房。

 

      

       第三代電梯房,包括到目前為止的所有住房,又稱鳥籠式住房,人們只有透過窗戶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才能呼吸到新鮮空氣,并不是人們最終的理想住房。

       那人們最理想的住房是什么樣呢?

       人們都喜歡別墅,但因占地太大,又大都在荒涼郊區(qū),不但使受眾人群極少,而且因生活及工作均不方便,很少有人真正居住。   
      
人們都喜歡北京的胡同街巷及四合院,很方便居住,又有街坊四鄰以及生活氣息,更方便進出家門停車,但因占地太大,隨著城市化人口越來越多,更無法再造和普及。

 

       如果,有一種全新的建筑方法,能將上述別墅、北京胡同街巷以及四合院都整合在一起,搬到空中,建成一座座空中城市,這樣,使居住既實現(xiàn)了別墅和四合院的全部功能,又使建設(shè)不占地方,可建在城市中心任何地方,那該多好哇!   

這便是第四代住房?“庭院房”,又稱“空中城市森林花園”!

       一、第四代住房庭院房特征


      每層都有公共院落,每戶都有私人小院及一塊幾十平米的土地,可種花種菜、遛狗養(yǎng)鳥,可將車開到每層樓上的住戶門口,建筑外墻長滿植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第四代住房的綠化與養(yǎng)護

       種植適合當?shù)貧夂驐l件生長的花草樹木,并找當?shù)貓@林綠化公司,提供適宜性的栽種方案,達到綠化效果。每家每戶綠化院子的成本大概是每平方米500元左右。

       第四代住房所涉及的花草樹木的養(yǎng)護澆灌,是采用自動滴灌系統(tǒng)(這是一個很成熟的技術(shù))進行自動澆灌,住戶只需要每兩三個月修剪一次枝葉即可,并且修剪枝葉也可請專業(yè)人士來修剪,幾乎不增加養(yǎng)護成本及物業(yè)管理成本。

      花草樹木的栽種:

      在設(shè)計方案中,所有院子的混凝板都是下沉板上翻梁,就像衛(wèi)生間的結(jié)構(gòu)一樣。下沉板有60厘米左右深度,也就是說可以回填土60厘米厚,在靠墻栽種大樹的地方還可做一個向上50厘米的樹池,這樣,在靠墻的地方便有1米多深的覆土,即可以栽種4-5米高的樹,并將樹干固定在墻上,以防大風將樹刮倒或使其搖晃,在其它不靠墻的地方才栽種1-2米的低矮植物、果樹或灌木!這樣,整個庭院的花草樹木便顯得錯落有致,任何大風也沒問題。

      三、第四代住房的9大創(chuàng)新優(yōu)勢:

      1、徹底改變目前鳥籠式的居住環(huán)境:

      每棟樓的每層樓內(nèi)都有一條街巷和一座公共院落,房屋都建在街巷兩邊或院落四周,人們就如同住在傳統(tǒng)的四合院里,使老人兒童都有了一個更健康的活動休閑平臺,使居住重新有了街坊四鄰。

      2、每家都有一座私人小院:

  建筑外墻不但全部長滿植物,而且每家都有一座兩層樓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塊幾十平米土地,覆土0.5一1米,可種樹、種花、種菜、遛狗、養(yǎng)鳥……使住在繁華城市中心的人們,不用到鄉(xiāng)下買地,都能實現(xiàn)“家園”和“回歸大自然”的夢想。

      特別說明:這并不只是把陽臺做高做大這么簡單,這是所有設(shè)計大師都面臨的世界級難題,只有采用第四代住房的多項創(chuàng)新方法,才能完美的實現(xiàn)其目標,否則就會像國內(nèi)外許多“著名樓盤”,又想新穎獨特但又找不到真正的創(chuàng)新方法,就硬弄個挑高兩層大陽臺或牽強的在外墻弄些綠色植物,導致結(jié)果都會很失敗一一會出現(xiàn)每家人的主要房間都被大陽臺遮擋而成為黑房子、上下層住戶之間可相互對望無私密性、左右鄰居可攀爬翻越無安全感等諸多缺陷,以及植物養(yǎng)護成本高昂需住戶承擔,但住戶并無法實際享用等弊端(如下圖):

      上述建筑,還包括沒有列舉到的所有國內(nèi)外類似建筑,都沒有辦法解決“黑房子、私密性、安全性、實用性”等問題,以至于整個建筑僅外觀好看,而住戶體驗差,最終曇花一現(xiàn),不具備可復制性。
      3、開啟空中停車時代:

  住戶車輛及訪客車輛都可通過小區(qū)外圍道路及智能載車系統(tǒng),一分鐘內(nèi)即可開到所去任何樓層的公共院落里,停在所去屋前的停車位上,方便了人們回家停車和駕車出行,徹底解決了住戶停車難問題! 行人則走小區(qū)內(nèi)道路及載人電梯,實行人車分流及小區(qū)內(nèi)無車輛通行,同時徹底告別空氣污濁黑暗的地下停車時代,節(jié)省了24小時的地下停車照明和排風能源。

 

       4、不再建地下停車場:

  只開挖主樓的基礎(chǔ)部分做人防層及布置設(shè)備,不用再往下大開挖兩三層建停車埸,可節(jié)省90%的地下工程量,縮短工期。   

      5、使房屋面積憑空增值15%以上

  住戶從載人電梯出來即在所去樓層的室外街巷里,從街巷直接進出自家大門,沒有了傳統(tǒng)的電梯廳及過道,減少了公攤,使房屋公攤面積下降到10%以下,這是了不起的創(chuàng)新成果。

      6、不增加占地和建筑成本

  它可建設(shè)高層、中高層、多層等所有建筑和所有戶型及大小面積,可采用框架、框剪、鋼構(gòu)等任何建筑形式;容積率可建到1.0一6.0,它建“空中街巷、空中停車及每層公共院落”的成本,與大開挖建“地下室停車場”的成本基本相當,甚至還略有減少。(地上空中停車建筑與地下停車建筑一樣,不計容積率。)

      7、使投入與產(chǎn)出比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

      即投入普通建筑的占地和建造成本,卻得到比別墅更好的房子。

      8、具有非凡品質(zhì),卻可造福億萬百姓

  它與別墅一樣都有家有院,但卻可建在城市中心任何地方,更方便人們上班、上學、休閑、醫(yī)療和出行,同時它比別墅居住更安全、更私密、視野更廣闊、不荒涼和更有生活氣息! 它最令人驚喜之處還在于,雖然具有比別墅更高的品質(zhì),但其建筑占地和建造成本卻只與普通住房相當,銷售價格也亦相當,房屋戶型及面積大小均有,是所有老百姓都買得起和住得起的房子一一這就是創(chuàng)新發(fā)明所帶來的神奇力量。

       9、更適宜人類居住

      第四代住房由清華大學建筑研究院設(shè)計,擁有多項原創(chuàng)核心技術(shù),其中任何一項都將顛覆傳統(tǒng)的住房模式,都將使人驚嘆不已,因此被業(yè)界譽為“中國第五大發(fā)明”!

      它將徹底改變城市鋼筋水泥林立的環(huán)境風貌,徹底改變第三代住房鳥籠式的居家環(huán)境,使家變成家園,使城市變成森林 ,使人類居住與自然完美契合并和諧共生! 它的誕生,將催生100萬億級產(chǎn)業(yè)大爆發(fā),促使人類住房全部更新?lián)Q代,引領(lǐng)房地產(chǎn)業(yè)重新洗牌,重新繁榮30年(按目前住房每年產(chǎn)值約10萬億元計算,如30年完成全部更新?lián)Q代,總量將超過300萬億),開啟新的巨大經(jīng)濟增長動能,開創(chuàng)人類宜居新時代。

       四,中國第五大發(fā)明有什么特色?

       號稱“中國第五大發(fā)明”到底有什么特色呢?

      1、 告別鳥籠式建筑,把森林花園別墅建到60層。
      2、 建筑外墻90%的面積被綠色植物包圍,遠觀一個樓群如同一片森林。
       3、通過巧妙的錯層設(shè)計,使得建筑的外墻空間得到充分利用,1000平米的建筑占地,每層可帶來700平米的空中花園,僅需15層,即可帶來十倍建筑占地的綠化空間,大大節(jié)約了稀缺的土地資源。
      4、家家戶戶都能擁有一個兩層樓層高、外挑六米,面積可達室內(nèi)建筑面積70%的空中私家森林花園。居民可以在花園中種樹、種花、遛狗、養(yǎng)鳥等。
      5、上下左右的住戶,都無法看到對方花園中的生活狀況,解決了低層別墅無法避免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不佳的問題。
      6、更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森林花園建筑可以是多層、高層或小高層,可以是磚混、鋼構(gòu)、框架等任何現(xiàn)代建筑形式,卻并不會增加樓房主體建造成本,每套房僅增加幾萬元的花園建造成本。
       標準層戶型一共有3種,一層兩戶、一層三戶、一層四戶的。
       從戶型來看,這是剛需樓盤,并不是真正的別墅產(chǎn)品,而樓盤提到的私家花園主要通過陽臺贈送實現(xiàn)。

       7、環(huán)境奢華才是真正的奢華,有家有院才是真正的好房子!100萬億大產(chǎn)業(yè)爆發(fā)前夜,你準備好了嗎?

       所有房產(chǎn)企業(yè)將從新洗牌,所有住房將更生換代----第四代住房更適宜人類居住!每層都有公共院落,每戶都有私家小院及一塊幾十平米土地,可種樹種花種菜......可將車開到30層樓家門口!
                                                                                        來源:第四代建筑